Access 2003之控件使用

翻译|其它|编辑:郝浩|2007-07-20 09:00:26.000|阅读 2049 次

概述:

# 界面/图表报表/文档/IDE等千款热门软控件火热销售中 >>

控件也被称为组件构件,是  Access 2003之类现代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小到软件的按钮、组合框和列表框等等,大到程序的网络通讯等功能都离不开控件。下面介绍  Access 2003使用控件的一些基本方法:

 

1.给对象添加控件

在数据库窗口中选中需要设计的对象,单击设计按钮在设计视图中打开对象,供用户选择和添加控件的工具箱同时打开,它可以添加、复选框、列表签等各种控件。

开始添加控件之前请按下工具箱中的控件向导,然后单击工具箱中需要的控件。对绑定控件而言,还要单击工具栏上的字段列表使其可见。在字段列表中单击适当的字段,然后将该字段拖到窗体、报表或数据访问页中,此时如图1所示的“xxx向导就会自动打开(xxx文本框之类控件的名称,诸如复选项等控件不会打开向导)。接着根据向导的提示对控件的属性进行设置,完成后这个绑定控件的添加宣告结束。

 

2.建立计算控件?

计算控件可以处理数据产生临时结果,例如通过控件来计算每个月的销售收入之和,从而得到全年的销售收入之和。

计算控件的核心是表达式,它可以使用表、查询或另一个控件的数据。表达式是由算术运算符、字段、预建的公式和数值等构成的。要创建表达式可以使用多种方法:对比较简单的表达式来说,只须选中控件在其中输入表达式即可。其次是利用表达式生成器。此法必须右击控件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属性命令,打开对话框的数据选项卡。单击控件来源属性框旁边的按钮,就可以打开表达式生成器对话框了,它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:

生成器的上方是一个表达式框,用户生成的表达式就显示在里面。生成器的中部排列着常用运算符按钮,单击某个按钮即可在表达式框的插入点插入运算符。生成器的下方共有三个框。左侧的框中包含文件夹,它列出了表、查询、窗体及报表等数据库对象,以及内置和用户定义的函数、常量、运算符和常用表达式。中间的框列出左侧选中文件夹内的特定元素或元素类别。例如单击左边框中的内置函数,中间的框便会列出 Microsoft Access 函数的类别。生成器右侧的框列出了左侧和中间框的选中元素的值。假如单击了左侧框中的内置函数,然后选中了中间框中的日期/时间,则右侧的框将列出日期/时间类别中所有内置函数。选中需要的内置函数单击粘贴按钮,就可以把这个函数放入表达式框。

 

3.怎样修改控件属性

在设计视图中右击对象上放置的控件,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属性命令打开对话框,就可以在全部选项卡中看到控件的属性了。其中下列属性是比较重要的:

l          标题,所有的窗体和标识控件都有一个标题属性。当作为一个窗体的属性时,标题属性定义了窗口标题栏中的内容。如果标题属性为空,窗口标题栏则显示窗体中字段所在表格的名称。当作为一个控件的属性时,标题属性定义了在标识控件时的文字内容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控件提示文本,该属性供用户输入控件的提示文本,用户将鼠标放在控件上会显示提示文字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控件来源,在一个独立的控件中,控件来源告诉系统如何检索或保存在窗体显示的数据。如果一个控件的作用是更新数据,那么控件来源属性可以设置为字段名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计算,如果该属性含有一个计算表达式,那么这个控件会显示计算的结果。控件来源属性中含有一个计算表达式的控件又称为计算控件。五是是否锁定,这个属性决定了一个控件中的数据是否能够被改变。如果设置为,则该控件中的数据被锁定且不能被改变。如果一个控件处于锁定状态,则在窗体中呈灰色显示。

 

4.整体移动控件

设计窗体或报表等对象时需要移动多个控件,一次移动多个控件的方法是:在设计视图下将窗体或报表等打开,鼠标在操作对象上画出一个矩形,即可将围在里面的对象全部选中。接着单击格式菜单中的组合命令,刚才被选中的控件就被组合为一个整体,我们就可以将它们当成一个控件那样移动了。组合后的控件如果需要取消组合,只须按相同方法将它们选中,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取消组合命令即可。

上述方法可以应用到修改控件格式之类的场合。例如为一批控件设置填充/背景色时,只须按上面介绍的方法将所有控件选中,然后打开工具栏中的填充/背景色调色板,从中选取需要的颜色就可以了。

 


标签:

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。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,但请务必注明出处、不得修改原文相关链接,如果存在内容上的异议请邮件反馈至chenjj@evget.com

文章转载自:csdn

为你推荐

  • 推荐视频
  • 推荐活动
  • 推荐产品
  • 推荐文章
  • 慧都慧问
扫码咨询


添加微信 立即咨询

电话咨询

客服热线
023-68661681

TOP